台灣現在也開始流行環保,也開始流行各式各樣的垃圾分類,令人目不暇給。全世界國家的垃圾政策跟台灣有得拼的,大概就非德國莫屬,很少有像德國這麼仔細的垃圾分類政策,甚至有些城市還會特地將這些關於垃圾如何分類,又什麼時候會來收哪些垃圾的資訊,公布在網路上好讓大家遵行。而且你可別以為這只是說說而已,即便是在馬路上,你想要隨手丟一個垃圾到垃圾桶,都要三思而後行,萬一丟錯了,可是有那種路見不平、仗義執言的老太太會「熱心」地「教導」你如何分類。 

一般德國公寓的垃圾桶,大概會有三至四種顏色,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代表不同性質的垃圾,包含可回收及不可回收的,此外,垃圾桶外面也會註明該垃圾桶是「吃」什麼樣的垃圾。最簡單的大概是藍色「
Papier」的垃圾桶,主要是回收紙類,像是報紙、硬紙板等,都必須丟入藍色的垃圾桶。 

此外,還可以看見比較細、比較小的咖啡色垃圾桶,稱為「
Biotonne」,主要是回收廚餘或是生物性可分解的垃圾。令人頭痛的是,什麼樣的垃圾必須丟入「Bio can」呢?主要就是廚餘(不過要將水分盡量瀝乾),此外還有一些很奇怪的項目也是丟入此,像是「蛋殼」、「頭髮」、「除完後的草」、「果皮」,也都是屬於此類範圍。由於住的是 WG,每個月我們四個人都必須輪流打掃公共區域以及輪值倒垃圾,這是我最討厭做的項目了。因為通常去倒這類垃圾的時候,垃圾桶早就混著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也臭氣沖天,通常都必須捏著鼻子把垃圾倒掉,然後趕快閃人。而且現在是夏天,這些食餘很容易腐敗,偏偏距離下一次清潔人員來清理垃圾桶的時間又達兩個禮拜之久,每次經過後院都是匆匆走避。不過,聽說夏天的這三個月,清潔人員會視情形縮短時間來清理垃圾桶。 

其實最常用的垃圾桶,應該是黃色垃圾桶「
Gelb Sack」(Yellow Sack)。不屬於上述範圍(又不是玻璃瓶或保特瓶),大概就是屬於此類了。像是包裝類、罐頭都是屬於此類。因此一般家裡都是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大一小。大的就是拿來丟「黃色垃圾桶」的垃圾,而小的就是拿來丟「Bio can」的垃圾。除此之外,像是喝過的飲料保特瓶、啤酒玻璃瓶,也都可以回收。 

這些保特瓶及玻璃瓶要如何回收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哪裡買的,就在哪裡回收。由於各大超市有不同的飲料通路,你在
ALDI  買的礦泉水,不一定在 EDEKA 看的到。因此,喝完的保特瓶,如果是在 ALDI 買的,就拿回任何一家 ALDI 回收。而有一些特別大的超市,則註明它可以回收任何超市買的飲料罐,因此你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德國人在超市裡,拿著許多空瓶子等著回收(有的是用機器,有的是人工)。可別忽略這件事情,因為當你買礦泉水或其他飲料的同時,其價格裡面同時也預含了退瓶費(這些在超市裡都會註明:原價多少,退瓶費又是多少,結帳的錢就是兩者相加),因此拿回去退瓶才能把退瓶費拿回來。此外,有些超市啤酒瓶也能退錢。但如果嫌麻煩的話,像每個社區都有些回收集中站,可以回收一些特別的垃圾。像在我們社區,光是「Glas」(玻璃瓶)這項,就設置了三種不同的回收桶:綠色的回收箱專收綠色玻璃瓶(像是醋、紅酒、橄欖油等)、棕色回收箱專收棕色玻璃瓶(像是啤酒瓶),而黑色箱子則是回收白色玻璃(其實就是透明玻璃,像是果醬罐、糖果罐、醃漬辣椒、酸菜等)。此外,像是衣服、電池、廢棄的建築材料、大型家具等,也都有固定的回收方式。 

訂定這麼複雜的垃圾分類,不難看出德國人的環保概念深植人心,並不是說說而已。其實,在詳訂垃圾分類規則之前,德國人會告訴你,與其苦惱垃圾要如何丟,在買東西的同時,你就應該要三思,這個東西將來如何被丟棄。在他們告訴你垃圾該如何分類之前,他們會先告訴你,如何「預防」製造不必要的垃圾量!因此嚴格的垃圾分類第一步則是:不要隨意製造垃圾!確實如此,一個最實際的例子便是,在德國超市及許多商店購物,店家是不會隨意給塑膠袋的,因此很多人上超市購物是自備購物袋的。你如果忘了帶購物袋卻又需要的話,則必須付費買購物袋,這或許就是如何減低塑膠袋用量的好的開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潔西卡的專業流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