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 MPI 這麼久,對 MPI 的瞭解並不是很深入。不過前一陣子鬧了一個關於「馬普所」的笑話。還好我的老闆已經對我的問題見怪不怪了。

先講一下,我在萊比錫所隸屬的研究機構是「
馬克斯‧普朗克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這個名稱是在是在 2004 年新命名的。原本研究所的名稱是「馬克斯‧普朗克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 für Kognitions und Neurowissenschaften)(英文是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改名的一個很大理由是:自 2004 年一月,原本座落在慕尼黑的另一個馬克斯‧普朗克心理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sychological Research)遷移至此並整合,因此研究所便改了一個新名字。

這個研究機構是隸屬於「馬克斯‧普朗克協會」底下的(德文:
Max-Planck Gesellschaft英文:Max-Planck Society。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電子信箱上面會有「@cbs.mpg.de」的「MPG」一項,是德文縮寫而成)。「MPG」的全名應該是「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台灣常翻譯為「蒲朗克研究院」,而大陸則翻譯為「馬普所」,是德國科研領域很有名且很重要的研究機構。在二次大戰前,馬普所叫做「威廉皇帝協會」(Kaiser-Wilhelm-Gesellschaft),在當時已經是很有名的研究社群,而戰後協會為了紀念「馬克斯‧普朗克」這個偉大人物,因此協會名稱便改名。目前,馬克斯‧普朗克協會有超過 80 個以上的研究所,主要分佈在德國各地(但像是心理語言學研究所就在荷蘭),涵蓋所有基礎科學領域。例如萊比錫就擁有三個馬普所,分別是「認知與腦科學」、「數學」以及「人類學」三個研究所。協會本身是一個非營利性法人機構,財源除了中央聯邦政府的科研部門有預算之外,還會有其所在地的聯邦政府的支持。一般說來,研究所裡頭的研究人員並沒有教學義務,是一個獨立於大學之外的研究機構,但是各地的馬普所會跟其所在地的大學進行建教合作,優秀的大學生可以在大學取得學籍並獲取獎學金待在馬普所,而馬普所的研究人員也會到相關科系的大學內舉辦講座。例如研究所會和鄰近的德勒斯登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及萊比錫大學的心理系有學術合作。

馬克斯‧普朗克(1858 - 1947
是一位物理學家。雖是不同領域,但我們目前所知的核磁共振理論中所提及的「普朗克常數」,便是由他提出的。馬克斯‧普朗克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最有名的是他奠定了量子理論的基礎,並改寫了近代物理的歷史,並因為黑體輻射的研究貢獻卓著而獲得諾貝爾獎。在 1900 年初期,他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說,並導出了一個重要的物理常數:普朗克常數。好了,故事前導到這裡,在這邊並不是要介紹這個人,而是一個笑話的開始。

先假想有一個組織、商品或是東西好了,這個東西的名稱是以人名命名,而組織的 LOGO 也是一個人頭像。你再怎麼猜,都會認為那個人頭像應該就是被命名的那個人。例如你知道「莫札特巧克力」這個商品,上面印有一個人頭像但你不知道他是誰,我想你一定會猜「莫札特」而不是「巴哈」。如果是答案是「貝多芬」,你一定會覺得「幹嘛呀!這是掛羊頭賣狗肉吧!」

從上面的「背景知識」,你應該可以判定「馬克斯‧普朗克」是一位男士,而且大概可以想像十九世紀的他應該有個怎樣的面貌及輪廓,馬克斯‧普朗克的故事我在來這裡之前就已經略知一二。可是疑問就來了……

   

         正港的 Max Planck                                 MPG 的著名 LOGO


MPI
上面的 LOGO,是怎麼看都不會像馬克斯‧普朗克……。我每天上學就這樣看著他下課。無時無刻出現這個人頭像的標誌。推開門,門上有,舉頭看招牌,招牌上面有,瀏覽網頁,網頁上也會有……。這個標誌已經快跟 MPI 劃上等號的,就像雙 C 之於香奈兒那麼有名。但是,已知這個側面人頭不是馬克斯‧普朗克(我還沒這麼白目到連這個都不知道),那這個協會又叫「馬克斯‧普朗克」,那是誰這麼有份量成為這個學會的標誌呢?
我就這樣看了四個月一直憋在心裡,中間有偷偷問過「羅馬人」,但羅馬人完全不知道這號人物是誰,大家都知道他不是普朗克先生,但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有一天早上來的時候遇到老闆在茶水間煮咖啡,閒聊之下,就實在給他忍不住的問下去……

「這個人不是馬克斯‧普朗克,但這個人是誰?一個以「馬克斯‧普朗克」為名字的學會,LOGO上面的人頭怎麼看都不像馬克斯‧普朗克呀?」。

果然老闆的臉色有點變了,結果更出乎意料之外。「不是「他」,而是「她」!」。

「她?」。
好啦!從側面看很難分出性別

「那「她」是誰?」。

我的老闆其實從大學時代起就曾待過各地的馬普所,看起來是沒人問過他這種鳥問題。

「「她」叫
Minerva」(米蘭娜),是一位神話裡頭創造出的女神」。

「米蘭娜?誰是米蘭娜?那她是掌管什麼功能的?」

結果我老闆也不知道。不過有一位英國來的博士班學生,看起來很有人文氣息,也熟知希臘羅馬神話歷史。由她解答了。「她是掌管智慧的」。

看起來 MPI 在錄取研究人員時,並沒有舉行什麼「忠誠度量表」。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選了「米蘭娜側身像」當了標誌,因為我所知道神話中負責掌管智慧及戰術的女神是「雅典娜」(見後記),這位米小姐我連聽都沒聽過。不過,總比選「維納斯」當肖像合理。

好了。謎底揭曉了。我又冷不防多說了一句「 MPI 是男性為主的研究機構社群,選擇一個女生當肖像還真是難以想像……」。我老闆回頭,丟了個「秘書長的微笑」,「這樣想想,的確難以想像他們這麼做。不過我們也是有梅克爾啦……」(梅克爾是現在的德國總理,是位女性)

後記

為什麼會有「米蘭娜」以及「雅典娜」兩種版本,倒不是翻譯上的不同。按照維基百科的說法,這是因為她們分屬於「羅馬神話」以及「希臘神話」。我們以前常認為就是一個「希臘羅馬神話」,其實是有不同的。我們所知的古希臘神話其實出自於希臘文學,例如奧得賽或荷馬史詩。神話裡又有新舊神之分,舊神像是卡爾斯(就是混沌)、蓋婭及十二泰坦巨神等。十二新神則住在奧林匹斯山上。比較有名的像是宙斯(諸神之神)、赫拉(宙斯善妒之妻)、阿波羅(太陽神)、雅典娜(智慧女神,又因為是雅典城的守護神,便成為女戰神)。

而羅馬神話則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由羅馬詩人模仿希臘神話改寫而成。因此,在希臘神話中各神的角色,多半在羅馬神話中都可以找到相對應(掌管功能)但不一樣(命名被羅馬化)的神祇。例如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對應到羅馬神話中的朱比特(神王,閃電之神)、而羅馬神話中的美神維納斯則是對應到希臘神話中的阿佛洛依得,月亮女神戴安娜則是對應到希臘神話中的阿爾特彌斯,至於我們前面炒了半天的米蘭娜,當然就是對應到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囉!


這是米蘭娜的雕塑像

資訊

MPG 官方網站:http://www.mpg.de/english/portal/index.html (英文版)


CBS MPI 官方網站:http://www.cbs.mpg.de/MPI_Base/NEU/home (英文版)


普朗克在量子物理的簡介:http://www.spaceandmotion.com/Physics-Max-Planck.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潔西卡的專業流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