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slaone1.jpg

Lobbying is about foresight.

About anticipating your opponent’s moves and devising countermeasures.

The winner plots one step ahead of the opposition, and plays her trump card, just after they play theirs.

遊說,是一種深謀遠慮的工作,要預期對方一舉一動並謀劃因應之道。能靜待對手攤牌後才亮出自己王牌者為王。

眾人集氣搶救的看電影學談判

看電影學談判,從只是思維班的一個教學環節,到開了一場上百人齊聚一堂的公開活動,一路走來就如同電影情節般地神奇而不可思議。看電影是Alex的興趣,談判是Alex的專長,對於一位講師,能將興趣與專長結合實屬不易,更是一大樂事;身為一位談判學習者,白紙黑字的案例能夠藉由專業演員的表演詮釋活脫脫地躍然紙上,加上談判專家的深入剖析,很多艱深的談判觀念因此瞬間秒懂且記憶深刻,學習亦為樂事。

八月份台北場的電影場〈間諜橋〉雖然創造歷史且圓滿成功,卻無端因少數人起了風波,甚至讓老師動了封印不再開班的念頭!為了讓電影班空前而不絕後,台中場的主辦人小梅抓準時機,以社團內部成員之名辦理,加上〈攻敵必救〉這部不想只看熱鬧而想一窺門道的精彩好片,即使回國後手上還有一堆績效報告未結,即使課程遠在台中,即使國慶連假很難買車票,縱然有再多的「即使」,卻是說什麼都要來這場電影班躬逢其盛,萬萬不能就此絕後呀!

劇情提要先爆雷

既然以下的心得爆雷無可避免,那就先提要劇情梗概,讓我們對主題有粗淺認識吧!

〈攻敵必救〉是描述一位女性政治說客伊莉莎白.絲隆(Elizabeth Sloane),因在原先工作的柯氏企業(Cole Kravitz)中,拒絕接下「反槍枝管制法案」的遊說工作而受到老闆的指責及威脅,便跳槽到一個「支持槍枝管制」彼得森懷亞特組織(Peterson Wyatt),並與原東家處於敵對狀態。

政治說客這一行,套一句絲隆的老東家的說法,本來就不可能按照自己的信念做事work on behalf of causes I believe in),得無時無刻想著要贏且不計代價you sit and obsess about winning, no matter the cause),即使睡覺時也不能放鬆警惕。絲隆女士正是在這行中將此發揮地淋漓盡致的佼佼者。她行事果決、作風強硬,能同時處理多線事務而游刃有餘。然而,這樣一個工作效率奇高且工作超時的工作狂,付出的代價便是長期失眠,必須要服用興奮藥物以延長清醒時間。她從不示弱,不讓敵人抓到她任何把柄,自然服用藥物的事情不能為人知。在無法相信任何人的情形下,她只有同事沒有朋友,社交情感也只能外包。遊說場合的社交對話外包給同事研究,自己的情慾私生活也外包給應召牛郎。

絲隆為達目的不計代價,常讓身邊共事的團隊成員有被愚弄或背叛的感受(例:監聽自己的同事有無投靠敵營),為獲成功不擇手段,因此遊走於法律與道德的邊緣,不在乎亦不尊重他人感受(例:為了煽動民眾情感而無預警在電視直播上曝光自己同事曾是槍擊案的倖存者)。為了與龐大的槍枝利益團體抗衡,她背水一戰,不惜將自己也變成「資源」,以自己犯偽證及非法監聽他人而入獄的代價,贏得槍枝法案通過受阻的成果。

課前解構電影-拆解招式,解構談判

這趟電影之旅,對我來說就像是見山是山,不是山,又是山的心境轉折。課前就知道要看的電影是〈攻敵必救〉,因此和多數人一樣,課前也匆匆掃過兩次。和之前不同的是,〈間諜橋〉及公開班的〈超級選秀日〉,老師在解析〈間諜橋〉及〈超級選秀日〉時,我是第一次看到電影劇情,且當時也只上過思維班,對於談判有些碎片的概念,卻像是手中握有藏寶圖中的一只碎片,無法想像談判寶藏圖的全貌。當時在劇情及談判解析雙重咀嚼下,確實有點吃力,卻也只能囫圇吞棗地把所有細節鉅細靡遺地筆記下來再細細消化。這次〈攻敵必救〉則不然,由於這段期間已歷經進階班的洗禮,儘管電影的談判解析份量不輕卻較為從容。

那些藏寶圖的碎片中,最大的一塊是整個劇情就像是三乘三的深謀遠慮的神展開,使得電影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以為絲隆女士在困獸之鬥時,卻將軍抽俥將自己也成為戰術的一步;絲隆女士在團體會議中總是平行處理一個大主題框架下的多線發展:是否徵收餅乾及蛋糕的營業稅?國際貨幣組織人數?參議員至印尼接受旅遊招待的合法化?

       手中掌握的另一塊碎片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當老闆及支持槍枝法案的團體試探她的態度,位階最低的絲隆女士卻出其不意的大笑,引起其他三位男性的一陣錯愕,也讓他們原本向後躺輕鬆講話的神態,瞬時身體坐直且略微前傾而有武裝防衛之意。又如絲隆女士拒接老闆派下的案子,知道老闆送走客人之後一定會大發雷霆把絲隆女士叫過來痛罵一頓,便會後先一步到老闆的辦公室等著,減少自己的劣勢。如同電影一開場,絲隆女士便說,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不是被對方亂了方寸(It’s about making sure you surprise them, and they don’t surprise you.)。也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在敵軍預料不到的時機,進攻敵軍未設防的地區),當你出其不意,「攻其所必救」時,便是孫子兵法所說的「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當我軍決定進攻時,敵人就算有高牆深壑固若金湯,也不得不與我交戰)。如此才能「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之所以神奇玄妙,是因為沒有走漏風聲,所以能主宰敵人的命運)。

還有一塊碎片是精準細節與自信態勢,以專業震懾氣場。像是法庭上立馬更正參議員口述錯誤的工作期間為11年;一開始開會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關時,要掌握精準的出席人數;絲隆女士初到支持槍枝管制陣營工作時,也直陳他們的問題在於過去太相信社會輿論而過度樂觀,卻忘了有數據顯示,參議員不直接代表民眾,因此他們的中途改選率高達82%。如同另一部電影〈佈局〉,要求精準細節及自信的態勢,使在社會打滾多年的男主角也震懾於對方的氣場,而相信對方是辯護律師。在本片,絲隆女士不允許屬下說「不知道」。不專業的人就像是一位不知道聖經路加福音第14章第10節文字的神父。絲隆女士認為,專業就是充分掌握你應該知道的所有細節know your subject),否則即便大好機會來臨,你也會因為準備不夠而錯失良機failure to do so may result in loss of a golden opportunity)。

課間拼圖電影-通往談判藏寶圖的「啊哈!」之路

招式戰術是死技巧,要能依情勢變化重組運用才顯得精妙;思維概念也是靜態的,要能依情勢變化靈活展現才能實用。課堂上透過老師的講解,將電影中的情節片段,與談判課程中的概念講解比對,就像將課前手中握有的寶藏圖的碎片,逐漸透過電影班的課程拼出藏寶圖的輪廓樣貌,在反覆解構情節-比對理論的反覆之中,用另外一種角度,另一條思路,去反思公開班所上到的概念,在原本不得其解的混沌之中,經過老師的解說,而在心中不時產生啊哈!原來絲隆女士找臨時群眾演出,要求要有強烈視覺效果且具有煽惑力,其實這裡就是「USELESS」中的……」、「啊哈!原來這裡就是談判五步驟中的腦力激盪及沙盤推演……」的心中小劇場,逐漸勾勒出通往談判藏寶圖的全貌。

    「看電影學談判」課程還有一個公開班難以達成的是,對於舉手投足、神情舉止的非語言行為(non-verbal behavior)培養敏銳的觀察解析力,就像慢速播放電影逐格地那般清晰。之前有一部美劇〈別對我撒謊〉(Lie to Me),其實是根據真實的一位世界知名情緒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為角色原型而改編。保羅.艾克曼早期從事人類跨文化的情緒辨識研究,他曾經深入非洲及其他原始部落進行人類學研究,探究全世界是否有共通的情緒種類,最後則歸納出有快樂、憤怒、悲傷、恐懼、噁心及驚訝等六種情緒是跨文化所共有(這也是當時在進階班中的「情緒電梯」中,我一直認為中間的那個「好奇」是「驚訝」,就是受到艾克曼理論的影響,儘管情緒電梯並不完全支持艾克曼的情緒類別論,而偏向另一種情緒效價(valence激發(arousal)論)。

回到正題,現實中的艾克曼後來將這樣的情緒辨識應用在測謊及情緒解讀上,認為瞬間即逝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預測對方的意圖及心理狀態,勝過對方的隻字片語。而劇中的心理學家男主角便擁有解讀微表情的天賦,即便對方看起來是高興,他也能像電影慢格播放般地掌握瞬間即逝的那一抹悲傷,而判斷出對方有憂鬱症傾向。在公開班中,我們都知道非語言行為在談判中的強大力量,卻很難揣摩觀察對方的情緒。而電影的好處便是有專業演員將這樣的微表情演栩栩如生地演出,而透過重複播放學習,而能培養對這些表情及肢體語言的敏銳觀察。在劇中,老闆見大好的局被斯隆女士的拒絕接案而破壞,憤而惱羞成怒而口不擇言,脫口而出絲隆女士有服用興奮藥物的習慣,只見斯隆女士原本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樣態,她以手撐住椅背,還不時甩了下頭髮,直到聽到老闆將她不欲為人知而極力掩藏的事情被抖出後,不僅瞪大雙眼,還改成坐直身子,同時在胸前交叉雙手,開始防衛姿態;又如在調查會上,前東家及對手攻擊他長期有慢性失眠及藥物濫用的問題,絲隆女士立刻直望律師,一直搖頭,雙手緊緊交握,語氣轉為激動,甚至還講了whatever,最後無法壓抑,只好喝了一口水儘速恢復平靜以掩飾自己的緊張,姑不論絲隆女士是否是搏命演出這一切;又如電影中有一幕,他們想說服女主角為反槍枝管制遊說,但一群男生在討論如何與女主角互動。男士叫絲隆女士Liz,顯示彼此熟稔;一來一往中,絲隆女士回答她清楚法案的內容,但他沒有讀過法案,但知道對方的來意。在中間的對話中,絲隆女士一直未坐下,其他人也只能站著,直到絲隆女士示意大家坐下(此時主導權在他手上)。在說服過程中,對方可能因為絲隆女士是女性,想要說服她效力,因此多以女性舉例以迎合她(例如:有了槍,受虐女性可捍衛自己,堅強的母親可保護孩子)。結果引來絲隆女士一陣大笑(主導權在絲隆女士)。後來她站起來說了一段反對的話,並且作勢要離席,其他兩位同公司的男性,一位是他的上司)也起身(主導權仍在絲隆女士),只有主談者仍然紋風不動。

課後忘形電影-知識要實用,改變需行動

在課前得到藏寶圖的隻紙碎片,在課堂中拼出藏寶圖,在課後則是要跳脫談判的框架,心中招式無用(USELESS),動手挖掘自己的談判寶藏。

堅定捍衛價值的信念她反覆看了John Grisham的小說無法成眠

A conviction lobbyist need only believe in their ability to win.

A conviction lobbyist can’t only believe in their ability to win.

這張紙條出現的場景,始於絲隆女士於一場宴會後遇見後來為其效力的魯道夫施密特(Rodolfo Schmidt),她雖然心中有所立場,但習慣深謀遠慮的她,還未下定決心可能是因為想到自己有可能需要飛蛾撲火粉身碎骨。但絲隆女士自己是否有了破釜沈舟的決心,願意堵上自己,也要以堅定的信念捍衛自己深信的價值呢?導演巧妙的以絲隆女士徹夜難眠看了John Grisham的小說來暗示這個心路轉折(這本看起來應該是〈litigators〉,John Grisham的小說多半的故事題材講的都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成功故事)。最後使他下定決心,深夜打電話給得力助手Jane,並說到「如果蘇格拉底不曾著作,那世人是如何知道他的傑出」(If Socrates never wrote anything, how is it anyone’s ever heard of him),並且在隔日會議中,簽下日後讓自己定罪入獄的證據而埋下伏筆。

知識要實用,改變需行動如果你不喜歡它,那就改變它

堅定信念的心得感想,在〈間諜橋〉心得說了不少。另外看完電影有所感觸的是,女主角的即知即行。劇中有一幕是助理珍想回學校深造,透露出絲隆女士對知識的看法,認為知識必須要能有益於工作準備,必須要實用,而非像是蘇格拉底學院派的清談而曲高和寡。面對部屬的抱怨,他不是跟著一鼻孔出氣,而是說了「如果你不喜歡它,那就捲起袖子付諸行動去改變它!」(If you don’t like it, you change it.)。不是坐在那邊一昧地抱怨,因為世界仍然會依照你不喜歡的方式去運轉。

這跟劇中另一號反對派 Esme 很有不同。她有支持槍枝管制的重大原因,也推動槍枝管制不遺餘力,但一旦要她堅持自己的信念,甚至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時,卻仍然不願意踏出那一步。這些人何曾改變過自己?在支持槍枝管制的陣營中,很多人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會贏,只求盡力打下基礎,這樣明年才有勝算,而這樣的自我應驗預言也就年復一年都成真。問題是:明年復明年,明年何其多?所以,絲隆女士才會說:「我來這裡可不是為了放慢失敗的腳步」I didn’t just move across town with the aim of losing as slowly as possible.)。最近我在單位裡頭也碰到,一個政府採購法標案,因為每次都偷懶用最低標,所以得標廠商施作品質自然瑕疵很多,大家都不滿意且抱怨載道,因此去年要後續擴充時,便上了簽說停止擴充,要重新招標,結果諷刺的是,該廠商繼續以最低標得標。結果到了今年決定是否再後續擴充時,大家依舊幹聲連連,但我主張重新設計服務需求,改成其他種得標方式(例如最有利標評選)應該可以避免這些不便,而且是類案件很多機關都是採最有利標評選,這一點都不困難,也很常態。但由於服務需求大修需要時間,主管及承辦人都決定保守不要出事,因此最後決定直接續約,然後還是繼續抱怨到明年底……

 

心有憲法,不容人權精神崩壞-Bear Arms!不只保障露臂權,更保障擁槍權

  劇情中最具文化差異者,便是美國人對於憲法的尊崇及維護,並不是嘴巴說說而已。如果台灣發生這些校園槍擊事件、出現一個冷血殺人犯死不招供,哪會管憲法說什麼,社會民情自然就可以主導風向並且未審先判,也不想分析犯罪背後的社會成因,反正槍枝氾濫?那就嚴禁槍枝!酒駕盛行?那就讓同車旅客因為沒有盡提醒及阻止的義務,一併連坐!捷運殺人犯沒有人要當他的辯護律師?反正他死有餘辜,而且錄影畫面及證人說詞已經罪證確鑿,有沒有辯護人以確保調查及審判程序合法並不重要,反正他就是死路一條……

          從過往的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到最近的賭城無差別射殺事件,美國之所以發生這麼多槍擊事件還無法嚴禁槍枝的原因,不完全來自於步槍協會的勢力關係錯綜複雜,而是來自於美國憲法第2修正案明文規定「人民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容被侵犯」(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所賦予的正當性。因此在劇情中,支持管制槍枝的陣營也不會傻到提出全面禁槍這種幾乎是違反憲法精神的提案,而是在不違反這個憲政前提下,對於持槍者擁有較多的過濾及管控。即便當時歐巴馬總統想要趁發生槍擊事件時民氣可用,在其任內推動管制槍枝,也仍遭到國會極力阻撓而受挫,但貴為總統的他,卻也只能尊重憲法,含淚演說並透過行政命令繞路進行管制。(不過,這一切努力隨著川普總統上台,一切又回復原狀)。

         Bear Arms美國憲法賦予人民不僅擁有「露出手臂」的權利,更具「擁有槍枝」的權利!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侵入他人住宅只是刑事輕罪及民事侵權,但在美國,這家主人是有可能不問青紅皂白,便把侵門踏戶的你給一槍斃命的。槍枝氾濫普遍的程度,我剛好九月份中旬時因公出差華府得以親見,我們途中經過馬里蘭州及維吉尼亞州,公路沿途上就真的有路邊攤是賣槍的,那就跟賣衣服一樣自然平常而且也有折扣,旁邊還有試槍區喔。而那幾天也是有聽聞晚上其實非常不安全,也是有人持槍引發小風波。2003年曾經去馬里蘭大學交換一個月,學校每天都會發校園電子郵件到學生手機,常常都是傍晚哪個parking lot又有人持刀持槍搶劫,又發生校園槍擊要小心之類的訊息(犯罪這麼猖獗的馬里蘭州,無怪乎馬里蘭大學的犯罪學在全美頗有名氣......)。,

姑不論擁有槍枝這樣的憲法規定台灣與美國民情不同,九月這趟去華府出公差拜訪數個美國聯邦行政機關,可以近距離與美國聯邦政府中高階公務人員並有面對面的談話。對於美國公務人員來說,憲法是依「法」行政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根本大法,而且對憲法的尊重並不是紙上文章!反觀亞洲國家的文官訓練,相對地重視公務倫理或道德培養,雖然這兩者具體化為課程時,都叫做「文官核心價值」之類的課程。我們有一個行程是拜訪美國人事管理局,相當於是總統幕僚長的一個聯邦行政機關。其中一個議題是講到淘汰不適任的文官的績效考評制度,與會美國官員發言開頭都是,「根據憲法第幾條,保障什麼權利,然後……..」,和我國號稱的「依法行政」,有很大的區別。而所有事務官就職時,都必須要舉行宣示就職典禮,而在我們參觀的聯邦行政主管學院中的院史室,裡頭便掛有一個美國憲法序言〈We the People〉的抄本,高階文官到此受訓時,也必須對著憲法發誓,願意終生守護憲法精神的價值以執行公務。

 

新聞博物館1.jpg

不僅聯邦政府機關官員如此,華府著名的「新聞博物館」,建築物外牆上亦是刻著美國憲法,保障人民有請願、集會結社、言論、宗教及新聞自由。用憲法覆蓋新聞自由的博物館設計,象徵新聞自由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

新聞博物館 2.jpg

番外篇-瞭解它,你能更深入劇情轉折

國會調查權

  劇中一開始出現的是我國立法院自己閹割自己的國會調查權,因此片中絲隆女士必須到參議院接受國會調查。過去有名的國會調查案件,包括水門案及柯林頓性醜聞案都是。此外,美國國會嚴格規定參眾兩院議員都不能接受外國的個人及企業招待,這就是為何在棕櫚油案中,參議員無法接受以印尼政府為名的招待,而必須透過一非營利組織將其「漂白」,以教育考察之名行旅遊招待之實(真實事件則是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同主席、「台灣連線」共同主席的新澤西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因涉及收受賄賂將遭到司法部起訴,也曾經因為該事件臺灣曾經一度被爆出外交部招待美國眾議院議員,但茲事體大後來便不了了之)

Amish Chicken

  亞米須(Amish)是美國特立獨行的一群人,他們與世無爭,但特立獨行活在自己的「桃花源」裡,有自己的農田、畜牧及規矩,有時也會跟外界交易。助理Jane除了點這道菜讓大家覺得特立獨行外,也暗示了絲隆女士的不可預測性及特立獨行(She is not predictable. She aims to surprise.)。

Nutella Tax

  劇中一開始絲隆女士的團隊是處理一個有關棕櫚油的稅務法案,當要為這個法案取個響亮的名稱時,絲隆女士捨棄日常的「肥皂」而是用,他認為民眾更感興趣的「Nutella」,她認為這個東西更貼近一般人民的生活日常。

    台灣居民可能難以想像,這個中文翻譯成「能多益」的可可榛果抹醬的厲害之處到底在哪裡?事實上,「能多益」是一個稱為「費列羅」義大利財團下的一個產品,如果你不知道「費列羅」,也沒聽過「能多益」,但你總有聽過金莎巧克力吧?!它也是費列羅集團底下的一個熱銷產品,金莎巧克力裡頭的榛果巧克力絲滑的內餡,便與能多益十分相近(其實我覺得應該一樣耶)。Nutella一開始是因為要給軍隊補充熱量使用,但因為巧克力太過昂貴,所以才加入榛果等東西降低成本。直到現在,Nutella在歐美國家的熱銷程度,就跟「麥當勞」成為「速食產品」的代名詞一樣,Nutella也成為榛果巧克力抹醬的代名詞,儘管歐洲超市有相似且比較便宜的產品,但完全不是Nutella的競爭對手。我第一次聽聞這個產品,是在台灣學德語時,教學影片中有一個早餐的對話提及。當時台灣根本沒有大量引進Nutella,所以我們都完全不知道這個詞的含意。而剛從德國學成歸國的老師一提到Nutella,想到它的絲絨口感,眼睛都瞇成一條線般的享受,便決心到德國交換一年時以後一定要買一罐嘗鮮。一吃之下果然驚為天人,除了當作麵包抹醬外,德國人也發明許多吃法,加在甜點!塔皮內餡!這都不稀奇,有人居然直接做成甜的Nutella漢堡!甚至我們實驗室在忙著做實驗而來不及吃飯時,也會在實驗室裡擺上一罐,就用叉子挖一團捲著,像棒棒糖一樣吃著解饞。而在Nutella官網的德文版中,有一個「顧客問答」集錄,其中愛好者有一個疑問是,「究竟在德語中要如何稱呼「這個」Nutella呢?」。因為在德語中,名詞前面會加上定冠詞(或不定冠詞),定冠詞的地位相同於英語中的「the」。英文比較簡單,只有一種定冠詞,但德語麻煩的是,它有四種定冠詞,要使用哪一種定冠詞,視後面跟的名詞是陽性、陰性、中性還是複數,來決定是「der」、「die」、「das」還是「die」。此外,還要根據這個名詞在句子中的地位是主詞、直接受詞、間接受詞還是所有格,會展開 4 X 4 的定冠詞變化(那個不定冠詞也是異曲同工喔!啾咪!)(4 X 4?矮油!那個3 X 3我都沒練成了,所以囉,口語對話時我只好一律都講「die」,因為命中率最高)。言歸正傳,那到底「Nutella是德國最瘦歡迎的榛果巧克力抹醬」這句話中,Nutella是陽性?陰性?還是中性?有兩派說法,各有其擁護者。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德國人還真的寫了信去問Nutella,而德國的Nutella還真的覺得這是個重要問題,還煞有介事地在官網上回覆,不過答案皆大歡喜,陰性或中性都對。所以要說Nutella比起肥皂,還更貼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實非虛言。

    另外,這一陣子真實新聞中爆料出Nutella使用過多比例且成本較低的棕櫚油,有致癌的可能,也跟劇情不約而同。其實早期的Nutella配方中,並沒有棕櫚油,而是70%的榛果醬、20%的巧克力及天然植物油,不過口感上沒有像現在這麼香濃滑順,也不易保存。後來為了降低成本,讓大眾更接受並且可以延長產品保存期限,便加了高比例的低成本棕櫚油。到現在,Nutella僅剩下14%是榛果醬,近80%都是糖及棕櫚油。

未竟之謎

絲隆女士為何有此堅強且執著的信念

  劇中未竟之謎,是絲隆女士為何對管制槍枝有如此強大的執著信念,連他的老闆也不明究理。片中只交待絲隆女士在與老闆爭執過程中,輕描淡寫說了一句,自從ColumbineCharleston兩事件後便堅定自己的立場。

  Columbine事件指的是,1999420號,有2名穿著風衣的學生進入了美國科羅拉多州的Columbine高中,對校內師生進行無差別掃射。最後導致12名學生和1名老師死亡,20多人輕重傷。2名兇手最後自殺身亡。這起悲劇讓美國開始討論槍枝管制法案、學校霸凌和大眾文化中的暴力。而美國紀錄片名導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也將這起事件拍攝成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深入探討美國槍枝管制問題而獲得2002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Charleston事件則是指發生在2015617日,美國南卡羅來那州, Charleston發生的一起重大槍擊案件。一名年約20歲的白人男子在當地的一座愛曼紐爾非裔衛理公會教堂Emanuel Af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這所黑人教堂開槍,造成9人死亡,還包括了一名議員。嫌犯開槍後逃逸,警方對他進行全面通緝,最後在案發14小時後被逮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潔西卡的專業流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