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這趟旅途中在安曼住的時間最久,但旅遊書上列的安曼觀光景點,我卻一個也沒去過。以安曼為「交通中繼點」,可以一日遊的地方包括 Jeresh、沙漠古堡、死海加奈波山、更北可以去敘利亞大馬士革,往南則可以到古城 Petra。不過,旅遊景點沒玩到,中東小吃倒體驗了不少(中東大餐就免了),除了我們一般熟知的沙威瑪(但其實土耳其、中東一帶的有嚼勁的口袋肉餅 Döner Kebab 跟台灣賣的那種鬆軟無力的沙威瑪仍是差很大),其實中東地區還有很多很有趣的小吃。

 

【國民蘸醬 Hummus

Hummus」是一種鷹嘴豆泥芝麻沾醬,盛行於中東、西亞及北非。其主要食材有鷹嘴豆mashed chickpeas中東芝麻醬tahini),再拌上橄欖油、大蒜、檸檬汁跟一些香料。

這道料理,或更精確地說是一種「dip」或「spread」,不但是中東地區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是該地區具歷史性的平民美食,光是「鷹嘴豆」作為人類穀食,就已經有 10000 年的歷史了,最早可以見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文化。雖然「tahini」的來由不是很清楚,但是在亞述及巴比倫文化都有提到「芝麻」這種作物,以及後來的波斯及羅馬帝國,都有提到以芝麻提煉的「芝麻油」可以作為廚房料理油品。

由於我們長時間對於中東料理世界的陌生,因此 Hummus 詳細源自於哪個國家已不可考。因為英文沒有此字而借用阿拉伯語拼音,因此有些地區也會將「Hummus」寫成「Hommos」或「hoummos」,但會避免拼成「Humus」(因為「有機腐質土壤」這個字存在於英文)。但雖然都叫「Hummus」,作法跟風味卻會因地而異。例如有些地區遵循古法,是以醋代替檸檬汁,或者再加上中東地區的特產果仁(核桃、開心果等)。


Hummus 雖然也可以跟沙拉或主菜搭配著吃,但最常見的吃法則是蘸著「pita」麵包一起吃。「Pita」是盛行於地中海及中東地區的一種扁平狀的口袋麵包。由於是在高溫泥爐下烘焙,麵團透過蒸氣便在麵包中央「創造」出一個「」,等到冷卻之後就可以變成「口袋」,方便大家把一些食材夾在麵包裡頭一起吃。隨著各地區流行的食材不同,pita在各地的吃法也不盡相同。我們幾年前在土耳其吃到的 pita(在土耳其叫 pide)是沒有中間那個「口袋」的,而是在上面加上 Kebab 或蔬菜蕃茄再送進烤箱烤,稱之為「Lahmacun」,更響亮的名號則是「Turkish Pizza」。而 pita 到了我們今年六月去的希臘時,又變得很有希臘風,比起 Hummus,他們更愛將 pita 塗上「tzatziki」(一種盛行於希臘的小黃瓜大蒜優格醬),當然最好再來點 souvlaki feta 山羊乳酪,就變成美味的「Gyros」啦!

這是在 Cliff Hotel 對面的麵包工廠,不但麵包好吃有嚼勁又便宜,我參加 Cliff Hotel 的一日遊時便先來這裡買些 pita 帶走。這家麵包工廠的「火爐」在二樓,所以剛出爐的麵包要從天花板的輸送帶上送下來到一樓「門市部」賣。要抓到麵包在空中的一瞬間還真不容易!

其實我第一次接觸  Hummus 並不是在約旦,而是我剛來荷蘭時,到同事家作客時吃到的。不知道是太餓了還是怎樣,我吃到這個不知名的蘸醬時驚為天人,馬上跟這位荷蘭同事問清楚名稱跟索取食譜。沒想到另一位土耳其同事一聽到這位荷蘭女生做的是「Hummus」,馬上說這不是「Hummus」(其實她也認同這是一種好吃的蘸醬,只不過好吃的麻婆豆腐如果沒有花椒跟豆瓣醬的襯托,就不是麻婆豆腐了)。他還推薦AH超市賣的現成的 Hummus。果然,兩者差別實在很大,主要就在於荷蘭同事的醬料,完全吃不出有芝麻醬的味道,殊不知「Tahini」才是「Hummus」的靈魂呀!見我這麼愛吃 hummus,後來土耳其女孩還親自去土耳其店挑了一瓶tahini 給我,只可惜我住的地方一直都沒有食物調理機,沒辦法將所有東西攪拌成泥。沒關係!我有 AH hummus 就很滿足了。

 

Falafel

也是中東及以色列地區的常見平民小吃。就跟我去的店一樣,通常 Hummusfalafelpita 這三樣都西都可以在一家餐廳裡頭同時找到。Falafel 當然可以蘸著 hummus 吃,但也可以單吃。一開始從外表看起來,我以為是炸肉丸子,但後來查了資料之後,才知道裡面的主要餡料仍不脫鷹嘴豆蠶豆泥,然後再拿去炸。

vuulfalafel.jpg

我在安曼吃的這家小吃店,不但當地人常去而且價位便宜,東西又算是好吃。炸的 Falafel 是外酥內軟,hummus 也還夠味(只是非個人喜好)。這家還有賣「fuul」(或是 ful medames),跟hummus 一樣都是一種蘸醬,只不過是用蠶豆製成,再拌上洋蔥、大蒜、parsley 以及橄欖油。我這樣點下來吃飽飽才 1.5 JD

 

【薄荷紅茶】 

也是在同一家店點的。原本以為是薄荷茶葉泡成的薄荷茶,沒想到侍者端上來是熱紅茶。問他薄荷在哪裡?他就找了一把薄荷,「插」在我的紅茶裡頭囉!是嚇了一跳,不過味道還不錯,加點糖之後,從溫潤紅茶裡透出薄荷的清爽。

 

Lahmacun疊疊樂】

meatpancake.jpg

這也是在巷子裡頭發現的,很像把土耳其的「Lahmacun」來疊疊樂

 

【安曼第一甜點店:Habibah

這家「哈比巴 Habibah」甜點店,稱他為安曼第一甜點店應該當之無愧。除了是有歷史的老字號外(1951 年創店),雖然我的旅遊書沒介紹,但每回經過時總是店裡面大排長龍,還會一路排到店外面。原先我以為他是一家餐廳,但經過時總是會奇怪,為什麼這群男人人手端一盤,就站在外面不顧形象地吃了起來?

後來鼓起勇氣突破人群,才發現人手一盤的不是 hummus,也不是 falafel,而是他們的午茶甜點。這群男人見到我對他們的甜點如此好奇,紛紛想讓我試試他們手上的那盤。不過我謝過他們的好意,我習慣吃完鹹的正餐之後再吃甜點,但跟他們保證,我臨走之前一定會來品嘗這裡的甜點。

我果然履行了我的承諾,在安曼的最後一晚,因為結識了旅館裡頭來自香港的 Lin,以及一位勇敢的日本老婆婆(他不識幾個英文,手上的日本旅遊書只有薄薄數頁,行李也很簡單,但卻有一顆勇敢的心跟不老的勇氣),我們便約好在旅館內吃晚餐,我順便買些中東甜點回去給大家嘗嘗。

買甜點的過程也是一陣兵慌馬亂。因為不認識阿拉伯文,店家也不太說英文,加上我也不甚了解購買規則,因此一開始確實很挫折,不得其門而入。還好後來有一位男生剛好下班來買甜點願意幫我,這才完成了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的任務。原來付錢跟點單的是在門口的這個小亭子完成,然後拿著單子到裡面去交給師傅,他們就會依照你的單子製作商品並包裝完成,最後再叫號領取。問題就在於,我阿拉伯文大字不識一個,就算藉其音翻成英文,我還是不知道那是什麼,點單的小亭子跟店面相距甚遠,因此我最拿手的「指指點點法」在這裡一點也不管用,而且後面還有很多人排隊,正惡狠狠地瞪著我呢!我只好隨便選了兩三個聽起來順耳的名字。不過最尷尬的是這裡的甜點買賣以秤重計價,亭子裡頭的人會先問你要買幾「公斤」?!瞎米?以「公斤」為單位買?這裡的人甜點為是有多大?逼不得已,我只好低著頭說我各買 500 公克(其實我要的更少,只是不好意思再說更低的重量了),其實這裡的女人不太能隨便拋頭露面,連買個甜點都是家裡的男人跑出來買便便,所以這些男人在買外帶甜點時可是不手軟,隨便都是個八九公斤帶走。


當然,我們三個女生根本解決不了所有的甜點。因此決定分送給旅館裡頭所有的人。有趣的是,原本說要分送食物時,旅館裡頭工作的中東男人都謝絕了,一見到「Habibah」的包裝紙時,就眼睛都亮了起來紛紛搶食,結果 原本剩很多的甜點一下子就如蝗蟲過境般地掃光了,也讓我見識到中東甜點的魅力呀!

<Habibah的英文網站>http://habibahsweets.com/

 

【牛奶卡士達】 

在安曼 downtown 的這一家,有我在敘利亞 Aleppo 喝到的濃稠牛奶漿。這家把這種熱飲的英文名字取為「Milk Custard」,還真是名符其實。只是這一家會加上肉桂粉跟椰漿粉,我不是很喜歡這三樣東西組合後的味道(一杯 0.25 JD)。

 

【約旦啤酒】


這其實是韓國男 Lassi 待在最後一天(隔天他要去耶路撒冷)時,「」我一起在大半夜去找的。我只知道在回教國家酒會很貴,因此沒有什麼意念非得要去試。沒想到他們也有自己的 local bear,而且風味也還 OK 啦!只不過在回教國家賣酒管制頗嚴,這些賣酒的店有固定的開店時間,而且很多晚上七點前就關店了。比自助餐還早收店耶。

 

【補精益氣甘蔗汁】

我還真的是第一次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喝到甘蔗汁耶!(原本以為在埃及有,但是一直都沒有遇到)。連跟我同行的南韓男 Lassi 也都是第一次喝到。一杯 0.5 JD 以約旦的物價來說還真是有點昂貴,不過我只要待在安曼的時間就會去喝一杯,總是很有一解鄉愁的感覺。最好笑的是安曼的甘蔗汁廣告,列出了好多項喝甘蔗汁的好處。咦!我怎麼不知道這頭一項就是「sexual supporter」?怪不得一堆中東男人來買。也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老實三明治】

這是在我住的 Farah Hotel 巷子口(戲院對面)一家老實人開的小攤販,賣的東西很樸實,就是一些現炒的雞肝或是炸雞搭配新鮮的烤餅跟蔬菜,不過溫情滿分。我在這裡買到最便宜的飲料跟水,老闆人又老實又親切,料理的三明治、捲餅大碗、新鮮又實在,我來這裡光顧好幾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潔西卡的專業流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