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殿工作坊3.JPG

#前言

最有深度的風土設計師洪震宇老師,在臺南開設全台灣最接地氣的「風土經濟學」課程,據聞報名人數瞬間爆棚,很開心在眾多有志者中被錄取,得以實際以行動參與這全台灣最早的王爺廟--普濟殿的帶路人養成計畫。

一開始聽老師對錄取標準的說明時,心想錄取應該是無望了。本身並非台南人、不住在台南,也沒有信誓旦旦發願說日後要變成志工。後來通知獲選,還想說可能是因為曾經上過老師的課程的緣故。直到上課當天與老師寒暄,似乎不是這麼回事耶!登楞!那我到底該感謝哪位好心人的協助,給了我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呢?不知該感謝誰,那就感謝池府王爺吧!

普濟殿工作坊1.JPG

普濟殿工作坊2.JPG

#為什麼想要上這門課程?

簡言之,這是一門手把手紮實,從企劃到執行的「地方創生」公開班。

「地方創生」是近年公務培訓的熱門議題。遺憾的是,看過許多的報告中,能夠活絡活化,還能紮根紮實的案例,實屬鳳毛麟角。看過的問題總結如下:一是中央的主政機關一直停留在模糊不清的口號,以及抽象而不接地氣的理論模式;再者,多數地方政府在執行上雖然有動力,卻缺乏明確的指導方針。於是,地方為求短時間做出績效,不願意花時間理解在地脈絡,只求立即變現;即使知道要彰顯在地特色,只想抄捷徑將主題套入廉價且千篇一律的文創商品,沒有印象深刻且獨特獨有的體驗模式;即使嘔心瀝血規劃別具特色的商業模式,也可能是空降,未與在地社區連動,人走茶涼後政策難以延續。

那為什麼洪震宇老師的課程就能做到?

首先,這對於洪震宇老師來說,是集合多樣專長的課程,從人類社會學家獨特的洞察力,到記者採訪與當地溝通的提問力,從原來的風土餐桌擴大規模到風土經濟的企劃及執行力,來跟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老師學習這一套方法論,是我學習的原點。

再者,這類課程或在地協會團體,或有洞見的地方政府,請老師以在地為主題,進行「閉門內訓」,外人難得其門而入登堂窺視奧秘。而這次普濟文化協會願意開放名額,讓大家以「公開班」的方式上課,是非常厲害的作法。透過這樣的課程,讓我在短短的一個下午,不僅可以就原來的報名初衷有所收穫,還進一步對普濟殿的獨特壁畫故事著迷,也開始認識普濟殿及附近的街道風華。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方式,更能找到潛在的忠貞的文化散播種子呢?

#歸零原點

#從無序雜點串連成關連條線

第1次提問.jpg

熟悉老師上課風格的人都知道,課程絕對不是老師說,學生被動聽。老師如同一位「帶路人」,透過精準的反覆提問,讓學生透過口頭發表、小組討論、觀摩同學的過程中,引領反思、促進統整內化,然後促發行動。

於是,第一個問題便是:風土經濟學中所需要的關鍵能力有哪些?(限3個)

各組臥虎藏龍,不乏有將老師的「風土經濟學」一書讀得滾瓜爛熟,筆記重點無數次的熱血書迷。在很短的時間內,各組紛紛提出風土經濟企劃應具備的元素,並在小組輪流發表的過程中,也傾聽吸納別組的高見。以我們組來說,我們很快地就提出「洞察力」、「企劃力」及「敘事力」。但在與他組交流過程,以及老師對我們的提問中,發現我們忽略了「資源整合」及「永續經營」的重要性;而即便是從雜亂無序中理出這三點,但也只是將無序雜點串連成關連線條而已,尚未能組織整合成一個可接地氣、可落地執行的模式層面。

附帶一提,「3」有其寓意。這通常是將複雜東西簡化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平衡且容易記住「個數」的極限,也為接下來的企劃埋下「重點」(當然也是3要素啦!):「簡短就好讀」(short)、「簡單就好記」(simple)、「具體就好懂」(specific

#聚焦重點

#從關連條線結構成立體層面

第2次提問_第4組.jpg

在回歸原點之後,我們有了一些起頭,串連無序雜亂的點,連接成有序線條。於是有了老師的第二個提問:這幾種關鍵能力,試著去論述彼此之間關連/次序性如何?

這是一種「將複雜變簡單」的歸納、分類、綜整能力訓練。老師給了兩種「model」原型參考:一種是較為簡單的標靶同心圓,關係是由內至外,「包含關係」像漣漪一般擴大;另一種是較為細緻去論理的三元素圖,三個元素之間彼此有交集,因此還要更加細緻地去論述兩兩交集及三者交集的成分所為何指。各組卯足全力,均選擇困難度較高的後者去發想,以自己組的原型為基礎,亦試著吸納第一階段各組精華,反芻吐納出第二階段的成果。

本組一向秉持「快」(而不精)的精神,直接將剛才已經有排出「順序」關係的「三力」,依序置入圓圈之中,將「敘事」改為「故事」。三元的核心則是拾用他組的牙慧,以「營商力」彌補了剛才的不足,而兩兩的交集則為「敘事力」、「設計力」及「執行力」。我最喜歡的是,我們組最後加入的「循環」而有開放、回饋、修正的動態概念。只可惜在發表時,不足以成為「亮點」讓別組感受到創意。

而在這一輪中,第三組以「天、地、人」創造「共生共好」的發表最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這一組人才濟濟,思考活潑且唱作俱佳,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一組有不少組員是地方的公務人員自動自發來報名,更是令人敬佩。此外,另外有一組理念與我們相近,但用詞更加精準且有深度有高度,三元核心是「創造地方文化品牌價值」,更是獲得全場一致的肯定。透過聆聽各組的分享及回饋,以及老師的提問,講座完成了 #訓練需求的對焦,而我們也學會了 #精鍊表達及 #提出觀點。有了這樣的工具之後,接下來便是小試身手,要來個「普濟帶路人的微企劃初體驗」了!

#打磨亮點

#從立體層面建構普濟企劃金字塔

普濟殿壁畫1.JPG

在嘗試構築普濟殿企劃金字塔前,我們先實地走訪普濟殿,分為兩組,由地方耆老領路,我們提問,耆老風土講解,初次試作微型風土企劃。

搭配普濟殿的書面資料,地方耆老輝哥領著我們到「普濟時光」這幅傳統中有現代,似東方卻東方的壁畫面前。各方旅人有著不同於在地思維,各種提問因此排山倒海而來:有人專注於壁畫中的物「鯉魚鳳凰」與臺南地理樣貌的歷史;有人推敲於壁畫中的池府王爺身行樣態之精實帥氣,一改過往東方神明之福態身形;有人對於裝飾符號的素材擇選,以椰子樹、香蕉、鳳梨等四季瓜果植栽,而非以牡丹、戢、磬等有吉祥富貴寓意及聲意的物件充滿好奇……這些風土採訪不僅讓我們更加親近普濟殿,也能透過「旅人的思維」及人類學家的觀察,發掘更多獨特於普濟文化的素材。那些「八卦」、「蜘蛛結網」、「最早王爺廟」、「官方認證」、「聖諭」、「三爪龍柱」……等元素,終將汲為普濟風土企劃的滋妙養分。

回到教室後,我們使用了「企劃力金字塔」,將剛才洞察的元素,透過「編劇的洞察」,針對特定受眾規劃主軸、依循脈絡串接亮點、編織細節成就了高潮起伏的劇情。因為「有脈絡才會熱絡,有細節才有感覺」!

體驗的核心是「人」的感動。因此金字塔的軸心是「顧客定位(who)」,在三度空間中三角延伸「特色主張(what)」、「顧客需求(why)」及「如何滿足(how)」,構築出感動體驗的金字塔,並且在「時間(when)」與「空間(where)」中找尋自己的定位。

我們在上午課程中少了一位神秘組員的參與。一直到小組討論時才出現,原來他上午去參加大甲媽繞境去了。但也因為神秘組員的神參與,解救了正在苦思企劃的我們。原本我們一直無法將有趣的發想進行聚斂定調主軸,有一個什麼樣的名詞可以描述這一群人呢?結果神秘組員幽然輕鬆的說:「嘿!你們知道有「廟青」這個族群嗎?

依據我們「編劇的洞察」,「對!就是這個光!」

就是這個「文青2.0」的「廟青」,在我們後疫情時代,國旅大爆發的時空中,要尋覓的對象,也將所有的體驗劇情串接起來。「一日廟青體驗工作坊」,帶領我們穿越那一道國華街與民族路口,由金得春捲、富盛號碗粿及阿松割包形成的鐵三角,而無法穿越的「結界」,並由此延伸許多廟青的食衣住行育樂及周邊商品的細節。內容實在精彩又有趣,規劃的過程當中自己都很想參與,那真是編劇的成功之處了!當然這只是牛刀小試,接下來的三次上課,我們才會就普濟殿以及周遭四塊區域進行主題定位,然後各組選擇活化創生主題,真正的風土設計挑戰,才要開始!

#協會示範什麼叫做體驗的驚艷亮點

總舖師歡迎宴1.JPG

總舖師歡迎宴2.JPG

被大家暱稱為「蔣爸」的文史工作及策展者蔣文正先生,是凝聚大家在此齊聚一堂最重要的推手。為了歡迎大家並且加速大家的熟悉度,決定舉辦一場歡迎宴。蔣爸也親自示範了,體驗經濟的重點在於製造驚喜與亮點的「策略」,「經費有限」從來都只是推托之詞。

總舖師歡迎宴5.JPG

總舖師歡迎宴7.JPG

總舖師歡迎宴10.JPG

總舖師歡迎宴11.JPG

總舖師歡迎宴12.JPG

總舖師歡迎宴16.JPG

總舖師歡迎宴17.JPG

總舖師歡迎宴20.JPG

這一場歡迎宴就在普濟殿「辦桌」,由資深的總舖師瑞師操辦,道道都是老師傅的手路菜,再現傳統在地已難多見的古早味,像是「雞仔豬肚鱉」、「五柳枝」、「蟳丸」、「紅蟳米糕」,還請來優美台語唸歌團助陣,演唱臺南在地的庄社歌曲車鼓曲,還說了一段運河的歷史故事,大家就在美食的助興下鬥熱鬧,來做伙!

arrow
arrow

    潔西卡的專業流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