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26 Sun 2006 21:54
懶人蛋糕:Ruehrkuchen
- Nov 26 Sun 2006 21:47
歐洲旅遊小幫手:旅行用煮水器
- Nov 22 Wed 2006 22:18
轉載:歐盟機場對出境、過境手提行李之規定
- Nov 22 Wed 2006 22:01
再會吧!斐瑞娜!
- Nov 22 Wed 2006 21:34
今日豬肉料理
- Nov 20 Mon 2006 22:32
聖誕日曆,倒數計時
- Nov 19 Sun 2006 20:34
Der Reis 大變身
德國超市有賣米,但多半是尖尖長長有嚼勁的泰國米,跟圓圓小小鬆軟的台灣米差蠻多的。最接近台灣米口感的米是「Milch Reis」(牛奶米),台灣留學生會煮這種米飯回味家鄉味,但德國人買這種米是拿來做甜點的,有點像我們的八寶甜米飯布丁。牛奶米其實沒有比較貴,但因為我沒有電鍋(行李只能攜帶20公斤哪還顧得了帶電鍋),牛奶米煮不出台灣米飯的那種鬆軟口感,因此我有時也會買泰國米。
因為手滑不小心在「米桶」內摻了水,逼得我只好一次把這些略微受潮的米煮成米飯,然後再想出各式各樣的米飯料理來消耗掉。我一開始是像煮粥那樣煮飯再想辦法把水瀝乾,但多半效果不彰而且費時。天呀!沒有電鍋電子鍋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煮飯。我後來是在保鮮盒中放入米再摻入適量的水,再滴上幾滴沙拉油或橄欖油讓米飯不至於沾黏,再用微波爐微波六至七分鐘,這樣的米飯就蠻像用電鍋煮出來的米了。
- Nov 13 Mon 2006 17:59
窮人的保養聖品:神奇乳膏 Glysolid
- Nov 13 Mon 2006 15:40
無油煙懶人料理:自製懶人披薩
- Nov 11 Sat 2006 23:34
廉價航空,逍遙歐洲
前面已經講過很多次,在沒有打折的情況下,德鐵雖然舒適,但卻是接近天價。例如,從萊比錫到慕尼黑的 ICE 要七八十歐。雖然有週末票 30 歐(跨邦聯)可以優惠,但只能搭比較慢的 RE,這一晃可以晃上一天。
由於歐洲國家眾多,這些區域性的航空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廉價航空比亞洲盛行很多,最近還打出廣告說有坐飛機的速度(因為真的是坐飛機),但卻只要付計程車的價錢!這樣的夢想,將得以在歐洲實現。想想看,同樣的里程數,我們在亞洲從台灣飛日本的機票也是得花上快一萬才能買到。
以下介紹的航空公司,都是以德國為主,其實還有每個歐洲國家也都有推出十分心動的優惠,但是我並沒有真正使用過或仔細研究。因為我所在的位置萊比錫,只有個小小的機場,並不是像法蘭克福或是柏林有更多的選擇,不過光這些就已經還蠻夠用的了。
【HLX.com】
網址:http://www.hlx.com/en/index.html (英文版,但會以英磅計價)
- Nov 06 Mon 2006 15:43
自己動手做煎餅,鹹捲甜餅兩相宜
- Nov 05 Sun 2006 00:27
萊比錫的圖書館
從上次辦了張借書證後,便開始試著逛這個圖書館。
三樓可以借旅遊手冊,另一頭可以借初級德文課本。我曾經想要試著借兒童圖書館的德文童書來看,心裡想說比較簡單吧!但還是太難了!恨!
一樓則有一個「音樂圖書館」?咦?「音樂圖書館」?嗯。這裡有蠻豐富的音樂藏書,包含樂理、樂譜、各式音樂介紹等等,當然是用德文寫的。別忘了!很多人學德文可都是跟音樂有關,想要到德國或是奧地利學音樂。我最有興趣的當然不是這個,而是圖書館還有豐富的古典音樂典藏,CD、DVD、或是 VHS 都有。酷吧!這裡的音樂 CD 典藏各式各樣,有你叫的出來、叫不出來的古典音樂、爵士音樂、音樂劇、德國傳統民謠等,典藏豐富並不亞於一個音樂系的系圖喔!這裡也有 CD 設備,你如果看中哪張CD想要聽,也可以在圖書館內聆聽,也可以借回家,一片 CD 可以借一個月。
- Oct 30 Mon 2006 02:45
28 Oct 消失的一小時:格爾利茨(Görlitz)之秋
格爾利茨(Görlitz)位於我們薩克森州的最東邊,距離首府德勒斯登約 100 公里遠。城東有 Neisse 河流過,現成為德國與波蘭的界河。這個城市雖然不大,但卻是德國人心目中前五十名德國必去景點之一,雖然德國人和我們的標準可能不盡相同,但這個城市的確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這個城市被譽為是 Sachsen 州最漂亮的一個城市,它甚至還和對岸波蘭的 Zgorelec 締結為姊妹市,聯手申請 2010 年的歐洲文化城市,據說當時還給鄰近的德勒斯登(也有提出申請,而且已經被選為 2010 年歐洲文化之都了)不少競爭壓力,你就知道它的觀光實力不容小覷。來到格爾利茨的第一個理由是它是二次世界大戰後保存尚稱完好的德東城市,並不像德勒斯登仍然有看到許多戰後重建的影子;另一個理由是這裡出過許多名人,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今年 2006 德國足球代表隊長巴拉克。不過對我而言,這裡最吸引我的是,它是與波蘭為界的一個鄰近城市,當歐洲各國開始與東歐國家交流更加頻繁的今日,也許這裡可以看到一些波蘭文化的影響吧(雖然後來發現我的想法應該是錯的)。此外,格爾利茨也是經度 15° 經過的地方,是歐洲時區與東歐時區的分界點,從這裡越過波蘭,你就會損失一小時囉!(波蘭比德國快一小時)
- Oct 25 Wed 2006 17:16
想不想上洗手間?人間煉獄「德語三分鐘」
來到這裡開始要跟實驗,這裡的受試者不一定是在 MPI 的相關人員,也不一定是「英語能力尚可」的大學生(其實大學生也不代表英語能力就一定好),遇到完全無法用英語溝通的受試者大有人在。使用德語講指導語對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我只要先把指導語用英語寫好,並且把指導語的相關投影片做好,再請這裡的助理或學生在理解我的指導語後並以德語寫下,我就照稿子背。真的背不下來的就把句子打在投影片上照念。最恐怖的是因為實驗需要(怕有 carry-over effect),因此在兩個不同的作業中間,受試者必須「強制休息」三分鐘。這三分鐘受試者可以自由活動,MPI 也備有給受試者的飲料,或者可以去上廁所。
其實這三分鐘並沒有強制一定要跟受試者聊天,但要不要喝飲料或是上廁所是一定會問的。去上廁所拖的時間比較長,但大部分的受試者都回答不需要上廁所但要喝飲料。喝飲料嘛,一開始你當然是問想不想喝點東西(Moechtest du etwas trinken?)(然後他回答要)。接著來你還可以問想要喝什麼?「礦泉水或果汁?」(Mineralwasser oder Saft?),如果回答「礦泉水」就只好乖乖去拿礦泉水。如果回答果汁還可以問:「蘋果汁還是柳橙汁?」「需不需要摻水?」「Apfelsaft oder Orangesaft?」會問需不需要摻水,是因為德國人通常並不直接喝這種號稱百分之百純度的果汁(Saft),不知道是因為太甜還是太濃,他們通常是喝摻了(氣泡礦泉)水的果汁(歐洲要買沒氣泡的礦泉水還得費一番功夫,也不見得比較便宜)。這種摻了水的果汁叫做「Schorle」,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蘋果汁摻氣泡礦泉水(Apfelschorle),超市或是餐廳都有直接賣這種飲料。味道還不錯,很像是比較不甜的蘋果西打。
飲料領回來了之後,受試者就會邊喝邊盯著你瞧。行為實驗室就我們兩個人,好像不聊天也不行。而且別忘了剛才才進來開始做實驗、講指導語到現在,我都是一路說德語的,受試者根本沒發現我的德語能力其實很貧乏。所以我採的策略都是問問題,然後他就回答一長串。例如「你是學生嗎?」「主修什麼的?」「XX 科目一定很難吧?」(XX 通常是抓到他講的某個關鍵字,其實有時我根本不懂他講的那個科目是什麼)。受試者一定覺得很奇怪,我的上一個問題跟下一個問題通常都沒有什麼延續性。但這已經我是能撐出最好的場面了,這三分鐘的德語對我來說簡直是人間煉獄。回想起我們學英文的時候,其實聊天真的是最困難的,因為通常沒有特定主題,他們也不是會按照課本說的那樣回答。我到目前至少接觸了 52 個受試者,當我問「你是學生嗎?」,根本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像教科書上那樣寫的回答「是,我是」。
- Oct 20 Fri 2006 20:04
20 Oct:一場競爭激烈的 Essen Party
- Oct 12 Thu 2006 22:18
29 Sep 勇闖德捷邊境,所幸平安歸來
捷克於今年的九月一日起簡化簽證手續,凡是領有部分地區發行的居留證(大部分是申根國家,德國也在其中)如以過境捷克為目的,可享有五天以內免簽證的服務。
這也是當初為什麼計畫在九月底進行捷克之旅,就是為了貪圖那五天的免簽證。一方面怕邊界不熟悉中央政府的規定,所以九月初不敢成行,想說到九月底應該有許多替死鬼擋在前面,邊界也應該比較清楚規則了,我可不希望發生什麼警察伯伯護送回來的局面。
不過上面其實也寫得很清楚:以「過境」為目的,這也是當初捷克駐德大使館再三跟我強調的。攤開捷克地圖,如果以過境為目的,最安全的就是從德東德勒斯登出發,由捷克布拉格往南走到奧地利維也納(其實是奧地利的 Linz,不過維也納這個城市比較大),因為奧地利同屬申根國家,我原本就不需簽證便可到奧地利,其實這真的也是去奧地利的便宜方法,如果從德國慕尼黑南下奧地利的德鐵票肯定是要翻上兩三倍!但此刻的我並沒有到奧地利的打算,因此怎麼到邊界的時候,證明只是「過境」變成了一個問號。另一個更頭疼的問題是:到時要怎麼回來呢?
- Oct 09 Mon 2006 19:49
英德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德國數字急轉彎
剛才去查閱了一下 CNS (我們這個研究領域的一個會議)投稿截止日期,上面記載著「 11 / 10 / 06 」,害我心裡著實一驚,今天都已經九日了,我卻什麼東西都還沒動工呢。後來看了其他項目的截止日期「11 / 20 / 06」,才推敲上述日期應該不是「十月十一日」而是「十一月十日」,警報才隨之解除。(按:德文的「十月十一日」寫法:11.10.06 ,且不是「 / 」 而改成 「. 」)
英語和德語系出同門,語源是相同的,這表示你如果通曉英文的話,很多德文字是可以猜出意思的 (不過應該是英式英文而非美式英文比較有幫助)。例如「information」這一個字,德文跟英文一模一樣;die 「Marmelade」這個字在德文是通指「果醬」的意思,雖然我們從國中課本學到的是「jam」,但英式英文中,類似的字「marmalade」卻也有果醬的意思,不過只指帶有碎皮的柑橘類果醬。很多人大概以為,有學過英文的話,德語自然應該就不難學。就好比法國人學西班牙文,有人可以短短幾年就講得很流利(這兩個語言相似性很大)。但根據我的經驗,答案可以「是」或「不是」。說「是」是因為,如果你是英國人且母語為英語,學德文可能會比其他人快,我們 MPI 就有很多例子是這樣。就像我老闆現在開始惡補荷蘭語,但因為德語跟荷語文字共通性很大,他都還沒開始學,荷文就可以猜到一半,這都是好處。說「不是」是因為,很多會講英文但英語非母語者,(就像可憐的我),剛開始學德語的時候,德語的發音規則嚴重地干擾我的英文發音,「英語發音德語化」,不僅說者痛苦,聽者也很痛苦,因為每個咬字都很重。不過學習德語的文法倒是回過頭來幫助我釐清英文的文法。總之,如果一個系統牢靠(例如你的母語)到自動化的地步的話,要類化到另一個語言助益會多於干擾;但如果兩個系統都不牢靠的話,干擾是一定有的,為了免於兩敗俱傷的情況下,不二法門就是「多練習」,捱過那個瓶頸,兩個系統就有分開的一日,那你就撥雲見日,苦盡甘來啦!
剛接觸德語的時候,不是只有文字產生干擾,令人頭疼的還有數字以及表示方式,我想初學者一定都有這種經驗。例如「76」這個數字,英文講的是「seventy-six」,嗯!跟中文相差不大;但德文的講法卻是「sechsundsiebzig」」(還黏在一塊喔,你要先用好眼力把他們拆開),翻譯成英文則應該是「six_and_seventy 」也就是先聽(看)到個位數,再聽(看)到十位數。一個十位數還好,但當你有一串連號時,德語聽力頓時就成了嚴峻的考驗。初學者一定都很怕「電話號碼」聽力大考驗。例如「01-43-88-62-54」,你必須一次留兩個位置,先記下個位數字,再回過頭來聽十位數字,如此反覆。更別提有人不是拆成十位數字而是拆成百位數字,因此電話號碼變成「0143-886-254」。百位數字的念法更恐怖,例如「254」,記寫成「zweihundertvierundfunfzig」(沒錯!這也是要黏在一起),翻譯成英文應為「two_hundred_four_and_twenty」,先唸百位數,再來才是按照二位數的念法。所幸這只是聽力而已,像上述那種黏在一起的正體寫法,只出現在銀行系統中,有點像我們要寫「貳萬壹仟參佰圓整」那樣。當你想要一次提領大筆金額時,除了寫數字之外,還得將你的數字另書寫成正楷,就像上面黏在一起那樣。
- Oct 09 Mon 2006 15:55
28-29 Sep 戀戀溫泉鄉:捷克‧Karlovy vary
Karlovy vary 位於捷克西部,這一帶與德國為鄰,發展出許多極有特色的溫泉小鎮。除了 Karlovy vary 外,鄰近的 Marianske Lanze 也是很有名。這裡的溫泉有的是拿來泡的,就像台灣也流行泡湯文化一樣;但有些溫泉則是可以拿來喝的,例如 Karlovy vary。人家常說:如果有人生病了,醫生就會拿 Karlovy vary 的溫泉水當作處方。可見當地人的確深信長期飲用這裡溫泉水是對身體百益而無一害的。
不管你是否期盼這裡的溫泉水有療效,這個小鎮絕對值得你來一遊。如果你覺得布拉格仍然帶給你灰濛濛的沈重感,那你更應該來到西波西米亞的這裡。這裡因為發展出許多 spa town,成為很多西歐人士的「週休二日」好去處,特別是德東的很多人,常常從德勒斯登那邊過來這裡,也因此這裡跟其他捷克的城市感覺不太一樣,有時後我都懷疑這裡到底住有多少捷克人。一路上聽的都是德語居多,除了 check-in 的時候聽到一些英文。
- Oct 06 Fri 2006 20:30
03 Oktober 再見列寧,統一帶給德國什麼?(下)
「再見列寧」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男主角的媽媽是一個愛黨的共產黨工,懷有極端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卻在柏林圍牆倒塌前夕,看到她的兒子竟然現身在那一波抗議人潮中因而昏倒。孝順的男主角在他媽媽醒來之後,為了隱瞞這個舉世震驚的消息(東德已經不存在了!),只好編織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謊言,在眾人紛紛舉西遷徙,去看看所謂的西方民主世界的同時;他卻盡力維護一個世人幾乎揚棄的一個舊的世界「社會主義的理想祖國」;當西方的資本主義及可口可樂大舉入侵前東德領土強迫消費時,男主角亞利只好透過各種媒介(電視、廣播),宣傳一個瞞天大謊,西德人大舉投奔東德,而東德適時地提供了人道援助,讓西德人民有房子可以住。
你當然可以運用這種角度去看:亞利的媽媽就像過去的東德人民,堅貞不移地信守著他對祖國的忠貞;亞利又何嘗不是扮演著前東德政府一項拿手的角色,就是透過各種可以傳播資訊的媒介,盡力去阻斷一切可獲得資訊的管道,讓他自己成為「獨家」,以便可以箝制人民的思想,以便一手操控甚至製造真相。
但事實呢?「王子與公主幸福地住在城堡中一輩子」,是一個浪漫故事的結束,卻是一個生活現實的開端。如果他們的王國不夠富裕,王子與公主每天也對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瑣事,稍有不合也是會引發口角的。十六年前的 10 月 3 日,東西兩德(其實不算對等吧,因為東德政府機關在 10 月 2 日便已經停止運作)在柏林為統一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原本靠近柏林圍牆的布蘭登堡在兩德統一之前是分裂的象徵,在統一之後反而成為大和解的精神地標。柏林上空飄舞著氣球、布蘭登堡綴滿了禮花,德國人民手中揮舞著國旗(ㄟ……。還好國旗、國號、國歌對統一來說不是問題,幾乎都是沿用西德的部分。原本兩德的國旗就都是紅、黑、金三種顏色,東德國旗原本上面再多加鐮刀還是什麼工具之類的)。這種盛況還真是一掃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但都戰敗)的陰霾,一直到今年 2006 年的足球世界杯才又復見。但十六年後的今日,德國人開始思考:統一帶給了德國什麼呢?
- Oct 06 Fri 2006 00:14
一個撿便宜的好去處(計畫旅遊之用)
旅行成為我在德國生活很重要的精神支柱。但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如果無法自己開車的話,就得仰賴德鐵,但德鐵還真不是普通的貴。如果沒有特別特別的優惠,還沒出門就要花上五六十歐元,那怎麼玩得下去?
行前還有一個花費便是旅遊手冊。如果不是像那種紐約、舊金山那種不得不去的城市,不得不去救表示沒有什麼太大期望。我通常都喜歡在自助旅行前記行「縝密」的計畫。對旅行計畫很龜毛的我,最大的慰藉莫過於能夠照自己的既定行程順利的走完了。行程中除了安排景點外,也會留意便宜住宿以及好吃的餐廳。像是之前去捷克這一趟,我便訂定了粗流程以及細流程兩種版本,細流程就是每天按表操課,倒也還好,即便在捷克這種不太準時的地方,也都能夠圓滿達成任務。
想要縝密的完成旅行計畫,好的旅行手冊是必要的。我以前對中文導覽很沒信心,所以多半都是用英文的旅行手冊。剛開始當然也會很吃力,不過用習慣了倒也還好。我曾經用過幾個算是蠻大牌子的旅行手冊,像是 Loney Planet(LP)、Let's Go 等等。當然這些牌子的取向上有所不同,寫出來的風格也就有所不同。像是 LP 便想兼顧導覽以及旅遊資訊,而且多半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他所列舉的住宿還依照等級區分,並且附上當年物價,便宜到真的可以很便宜,非常適合我們這種背包族。Let's Go 的優點是他方便攜帶,而且是以再生紙製作,有時我就直接把要用的城市拆下來,也不會覺得心疼,而且對於餐廳及住宿的資訊更新的也比較快。但點的介紹沒有 LP 那麼多。DK 的好處是他印刷精美,重要的參觀景點像是教堂、城堡等建築物,他還會以圖解的方式讓你一目了然。後面也有附上餐廳及住宿,但通常價錢會比 LP 高,交通資訊也寫得比較模糊。DK 還有一個好處是,遠流曾經翻譯過這一系列的書籍,因此對於看英文旅遊手冊還是不習慣的人來說,這一系列絕對是很好的中文導覽。不過現在已經絕版。聽說是換成另一個出版公司拿到版權,但內容變得比較少了。旅遊手冊好壞有時也跟寫作的人有關,像我就覺得以「布拉格」來說,DK 的旅遊手冊就比 LP 的好,LP 手冊所附的地圖有地方是錯的,而且比例上也不太對,害我一直在布拉格迷路。害我現在要物色奧地利的旅遊手冊時,一發現維也納是也是同一作者寫的,就堅決不買 LP 了。
旅行手冊很貴,你當然可以買二手的。但問題是我現在人在德國,這裡的旅遊手冊多半都是德文,連 LP 也可以翻譯成德文!用英文版就已經有點吃力了,更何況是用德文的旅遊手冊,不迷路才怪!不買嘛,計畫旅遊時好像缺手缺腳的,買了嘛!又心不干情不願的,覺得自己很浪費。於是便開始動腦筋。我先問過 MPI 裡面的人看有沒有人有買旅遊手冊的想借來看,結果這些科學家還真是隨性哩!沒有什麼人有旅遊手冊,或是沒有我要的國家。後來被我想到一個地方,就是市立圖書館(Stadtbibliothek)!因為MPI 並不是一所學校,所以我雖然有資源龐大的圖書館及電子期刊,但都跟我的娛樂生活扯不上邊。市立圖書館就在我們家後面兩條街,這是比較大的館,在其他近郊城市也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