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福位於 Thuringia(Thueringen)這個邦聯,在過去是屬於東德的領土,但卻幾乎不見社會主義的蹤影,有的只是很多具有特色的小鎮。圖林根省也被稱為是綠色心臟,在西南方有一大片森林。北方與 Saxony-Anhalt 省的交界則是哈次山脈。
攤開德國地圖,你會發現 Erfurt 幾乎位於德國領土的中心點。即便在過去,它也因為位在重要的商道上而極具重要性。艾爾福的大學在過去是由幾個有錢的商人所合資所籌設,也因此它比過去學風上更為自由,它允許學生學習 common law 而非只是 church law 而已。雖然艾爾福在過去屬於東德的領土,但是所到之處卻很少感受到過去社會主義所留下的「遺跡」,但卻也沒有西德城市那樣的繁華及冷漠,就是一個很舒服的小鎮(說小鎮其實也不是很小)。不過,DDR 時代的陰影其實並沒有完全退去,這個省其實並不是很有錢,失業率也不低,這大概是普遍德東地區的共同現象。所幸這幾年靠著幾個知名的觀光小鎮,像是威瑪,幫這個邦聯爭取不少觀光客,也許多少有舒緩其經濟困境。
- Oct 05 Thu 2006 22:37
2-3 Sep 逐水而居艾爾福(Erfurt)
- Oct 05 Thu 2006 14:59
03 October 德國統一日:再見列寧與柏林圍牆(上)
10 月 3 日這一天德國放假一天,是慶祝他們的統一日。嚴格算起來,這一天應該無法算是國慶日,這一天在德國歷史上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事件。像是美國獨立日是 7 月 4 日(雖是如此,意義仍與國慶日相近),是因為在 1776 年的 7 月 4 日,由 Thomas Jefferson 起草,並由 13 個殖民地簽署了著名的「獨立宣言」;而法國國慶日是 7 月 14 日,在 1789 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攻破了象徵封建傳統的巴士底監獄,並掀起了浩浩蕩蕩的法國大革命;而我們「中華民國」的國慶日雙十節,則是紀念 1911 年的 10 月 10 日的辛亥武昌起義(當年農曆年是為辛亥年),推翻並結束了 2000 年以來的帝制王朝。德國的統一日 10 月 3 日,只不過是因為 1990 年的 10 月 3 日,東西兩德在西德柯爾總理(Helmut Kohl)的領導下(這個柯爾總理也是繼鐵血宰相俾斯麥之後在任最久的一位總理),東西兩德簽署協定完成統一(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當天還在柏林舉行慶祝大會,將原本屬於前東德所管轄的五個邦:布蘭登堡(Brandenburg)、梅克倫堡-前波莫瑞(Mecklenburg-Vorpommern)、薩克森(Sachsen)、薩克森-安哈特(Sachsen-Anhalt)以及圖林根(Thueringen),正式「加入」(根本叫併吞吧!)到西德。其實我一直以為他們會用柏林圍牆倒塌的那一天當作國慶日的,但其實並不是。柏林圍牆應該算是在 1989 年的 11 月 9 日倒塌的。
我對「柏林圍牆」的可笑迷思
三國演義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來形容德國倒也貼切。近代的德國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一次比較大規模的統一應該算是在 1870 年,由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完成(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任命俾斯麥為宰相)。但是在 1945 年(二次世界大戰後),納粹德國因為戰敗,在波茨坦會議後又被裂解為四個區域,分別交由俄、英、美、法四個戰勝國託管。但其後又因為理念不合(西德區域推行貨幣重整計畫,發行西德馬克卻沒告知俄國,所以後來俄國三天之後便推出東德馬克),英美法所管轄的區域便合併成西德,俄國託管的區域則是以前的東德。連定都也不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前東德)(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英文縮寫 GDR 或是德文縮寫 DDR)的首都是(東)柏林,也叫民主德國,但一點也不民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前西德)(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文縮寫 BRD,英文縮寫 FRG)首都是波昂,也叫聯邦德國。在這一段期間中,東西兩邊的人民是嚴格禁止交流的,而著名的柏林圍牆(英文:Berlin wall;德文:Berliner Mauer)也是在這一段時期建立起來的。我之前歷史沒讀好的時候(應該說地理也不怎麼樣),都一直以為如果柏林圍牆的意義是在於消弭東西兩德之間的鴻溝,那柏林應該位在東西德中間,但其實你攤開德國地圖就會發現,柏林即便是在現在兩德統一後的德國,也是位於德國的東北方(被布蘭登堡邦包圍起來),那……這不是屬於前東德 DDR 的領土嗎?
- Oct 03 Tue 2006 00:55
轉載:波蘭簽證新資訊
資料來源及時間
波蘭外交部 2006/8/28
波蘭外交部表示,波蘭已採納歐洲議會第895及896號決議,自2006年8月1日起同意持申根簽證、部分歐洲國家簽證或居留證(含奧地利、比利時、塞浦路斯、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荷蘭、挪威、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及瑞典等24國)、瑞士及列支敦士登之居留證之外國人於證件效期內免另申辦簽證過境波蘭,停留期間以5天為限。
- Oct 02 Mon 2006 22:28
27-28 Sep 布拉格的木偶劇以及餐廳
- Oct 02 Mon 2006 22:16
布拉格的地鐵
圖:地鐵站 Staromestska
布拉格的地鐵算是做得非常好的,比起紐約、倫敦的百年地鐵要好得太多。我在德國還沒搭過地鐵呢!(我住的城市還不夠大到有 U-Bahn)。如果你在台灣有過搭捷運的經驗,我想在這裡很容易就可以上手。他們也是分成 A、B、C 三條線,也分別有不同顏色代表。市中心有三個大的轉乘站,就像我們的「忠孝復興站」那樣可以轉搭木柵線或板南線。不過比起台灣的捷運站,這裡的幾個大的地鐵站都做的很有設計感,最有名的當屬「Mustek」這個地鐵站,聽說還有港星的 MV 在這裡取景。我有經過,但一直沒機會下車拍。「Mustek」地鐵站是金屬綠,「Staromestska」這個站也是同樣的設計,但卻是紅色的。不過,「Mustek」站是個轉乘站,地鐵 A 線及 B 線都有經過,這個設計是只有 A 線那一層才有,B 線那一層就不是這樣了。另一個是我住的 Hostel 的那一站「Namesti Republiky」,在地鐵 B 線上,離「Florenc」只有一站,也還蠻有意思的。
- Oct 02 Mon 2006 22:10
捷克:啊-No!啊-No!啊-No!
- Oct 01 Sun 2006 22:24
27 Sep 捷克:人骨教堂與 Kutna Hora
- Oct 01 Sun 2006 22:13
25-26 Sep 溯游洄之,宛在水中央:捷克‧Cesky Krumlov(CK)
- Sep 30 Sat 2006 23:15
24 Sep 薩克森州的小瑞士:Bastei 與 Koenigstein
在德勒斯登的東南方 50 公里,往捷克的方向(幾乎就是與捷克的交界),有一大片國家公園是 hiking 者的天堂。長久以來被稱為「薩克森小瑞士」(Saechsische Schweiz)。其實薩克森小瑞士橫跨多個城市,但比較有名的兩個景點是 Bastei 以及 Koenigstein(國王岩)。Bastei 有名的是在這個地區有很多奇岩怪石(worn cliff),登上這些石頭往下俯瞰可以看到易北河川流過小鎮,這裡的石頭也成為攀岩者的愛好。Koenigstein 則是有一座大城堡在這裡,附近的景色也很優美。此外,附近的一些小鎮也頗有特色,例如 Hohnstein 以及 Bad Schandau。
當我第一天抵達時我便問了旅館的人員,去這兩個地方需要花多少時間,他說一般的歐洲人大概一天只能去一個地方,我說我只有一天的時間,結果他笑著說很多亞洲人在這裡玩的時候,都會將行程排得很緊湊,早上早早就出門,因此一天玩兩個點也不是不可能。我再問他,如果只能選一個點,去哪一個呢?他回答 Bastei。的確,旅遊書上看到的著名圖片,都是拍攝 Bastei。但國內有些旅行社卻說參觀「國王岩國家公園」,這我就不知道為什麼,因為這個地方著名的就只有一座城堡,不過從國王岩到 Bastei 其實並不難,因為就是相鄰的兩個小鎮。
- Sep 30 Sat 2006 22:54
23 Sep:北方的佛羅倫斯:德東第一大城德勒斯登 (Dresden)
因為接下來一個禮拜要去捷克,剛好德鐵有優惠從德勒斯登搭快車到布拉格只要 19 歐,因此我便先到德勒斯登待了兩天。
萊比錫屬於薩克森邦(Saxony),但位於這個邦的西邊。德勒斯登則是這個邦的第一大城。在過去是屬於東德的領土,也因如此,這個城市即便有著漂亮的風景以及繁華的夜生活,在過去總不是德國最為人熟知的旅遊景點。也因如此,它也不像西德的觀光城市(像是海德堡)那樣的商業化以及 artificial。在德勒斯登,不同目的的旅遊者都可以找到他想要的「樂子」。喜歡繁華夜生活的,易北河畔(Elbe)的渡船爵士聲樂斟滿酒杯,新興的 Neustadt 也有很多小酒吧;喜歡郊遊踏青的,可以到附近有「薩克森邦的小瑞士」之稱的國家公園踏登奇岩怪石;喜歡城堡教堂等建築的,舊城區的聖母院已經於今年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面對世人,Zwinger 的建築也讓人讚嘆不已,鄰近的夏宮就蓋在波光粼粼的易北河畔;喜歡音樂藝術的,德勒斯登的音樂會以及戲劇院每天都上演著不同曲目。
- Sep 11 Mon 2006 01:20
捷克簽證新規定
因為九月底要到捷克旅遊,首要之務便是瞭解進入捷克是否需要簽證,我可不想遭德國遣反回國。原本在八月底行文到捷克的駐德大使館去問,得到的答案是「要」!這一來我便必須先跑到德勒斯登一趟去辦簽證了。不死心的我又再度上網站去找,結果發現一道新發佈的消息:
Ab dem 1. September 2006 können Inhaber:
1. eines gültigen Schengenvisums (Typ B oder C),
2. eines gültigen Visums (Typ B oder C), das von einer Behörde von Ungarn, Polen, Litauen, Estland, Lettland, Slowenien, Zypern, Malta oder der Slowakei ausgestellt wurde,
- Sep 10 Sun 2006 23:11
嘿!老闆!來「一雙」紐倫堡香腸!(27-28, Aug)
紐倫堡(Nuernberg,英文稱之為Nuremberg)是巴伐利亞邦的第二大都市,這裡的夜生活燈火通明,啤酒就跟咖啡一樣黑,香腸就跟手指一樣迷你。最有名的當屬十二月的聖誕市集,每年吸引無數觀光客前來。而紐倫堡本身就是個大古城,因為地處通商貿易的交通樞紐,紐倫堡在中古時期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非官方首都」,其重要性跟過往繁華可見一斑。
紐倫堡並未從此消失在歷史中。由Nazi制訂聲名狼藉的紐倫堡法威脅了猶太人的性命安全,在1945這一年的1月2日,整個城市受到嚴重摧殘,死亡人數超過 6000 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個城市又再度重回到世人的記憶。紐倫堡被選為戰後審判罪俘的地方,也就是著名的「紐倫堡大審判」(Nuremberg Trial)。如今,這個城市憑恃著過往繁華在戰火中重新站起。紐倫堡也被認為是博物館城,整個城市有數不清大大小小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像是帽子博物館、醫院博物館、紅十字博物館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玩具博物館。
紐倫堡幅員遼闊,是個很大的城市。不過跟歷史有關的古蹟或觀光景點都集中在老城區。老城區的外圍便是 Kaiserburg 古堡。老城區靠近火車站的這一帶是行人徒步區,周邊有許多現代化商店,感覺好像回到台北的西門町。而在市集廣場(Hauptmarkt)這一帶,則有許多大教堂以及觀光景點,週末的市集以及著名的十二月聖誕市集也多在這一帶,因此這一帶也比較有懷舊的味道,徒步的歷史觀光之旅可以市集為出發點,紐倫堡的「i」(city information)也不在火車站附近(火車站對面的「i」週日不開),而是在市集廣場這裡。你可以到這裡拿張市區地圖,開始探索紐倫堡這座古城。
- Sep 10 Sun 2006 02:03
「德影文化城」:陶伯河畔羅騰堡(Rothenburg o.d.T., 26-27, Aug)

26日離開海德堡的YH,便在海德堡的火車站搭乘 Europabus前往下一個目標,羅騰堡。德國觀光局所推薦的兩大主題之旅:浪漫之旅和古堡之旅在羅騰堡交會,兩條路線也都有 Europabus 過,且持 German Rail pass 有極佳的優惠。我所經過的這條路線,其實就是古堡大道的部分。當然囉!沿路上是一定有很多古堡的。羅騰堡的全名是Rothenburg, o.d.T. (ob der Tauber),位於陶伯河畔,是一個保存中古世紀最為完整的小鎮,被譽為是中古世紀的寶藏,陶伯河畔的珍珠。你實在無法想像,隨手碰觸的教堂塔樓,石垣巷廊,都蘊藏著至少七八百年的傳奇故事。現代化的設備帶給羅騰堡便利,卻帶不走護城牆上保衛家園的決心。市政廳旁的鐘樓仍時時上演著「英勇市長救城」的戲碼,鐵匠街上的鍛造招牌訴說著百年老店的香火延續。這就是羅騰堡,走入這個城市,即便是小小的一個老市區,你都會誤以為時光倒流,宛如騎士與公主的戲碼就在身邊上演。
羅騰堡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時期被劃定是一個自由貿易的城市,也因此帶給地方繁榮與富庶,之後這裡紛紛沿著城市外圍築起高大的圍牆,以抵抗外族侵略。由於這個小城被城牆和城塔所包圍,城牆外就是峭壁懸崖,下方便是陶伯河,這樣的地利天險保護了羅騰堡在其後的幾場戰役中得以倖免於難。
- Sep 08 Fri 2006 22:31
Thomaskirche 與巴哈
- Sep 08 Fri 2006 17:49
不老的大學城:學生王子海德堡(25 August, 06)
- Sep 08 Fri 2006 17:23
30, Aug:為我們偉大的領導退休,在 Goseck 城堡乾一杯!
我們這一個 department 的大家長即將退休,即將在今年年底選出新的「領導人」(希望我沒有透露什麼學術機密才好!)。為此,有人便發起了「Abteilungsausflug」,所謂的「退休健行之旅?」,也不知道該說是惜別還是歡送。總之,就是以最健康清新的方式---「健行」(hiking)來歡送我們偉大的領導人!
我看到「健行」兩個字心裡就直發毛。台灣人發起的「健行」,大概只能說是遠足,就像去陽明山郊遊踏青一樣簡單,路上還可以吃吃零食賞風景。德國人說「健行」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也不管你是老弱婦孺,沒走上個兩小時以上勢不罷休。當時看到在布告欄上貼的單子,便一直遲疑要不要簽上自己的名字。我老闆有一天便忍不住問我:你那天要加入我們去「健行」嗎?結果發現名單上還真是洋洋灑灑三十八人,不光只有我們 department,連同一層樓的電腦部門,繪圖部門以及專門影像處理分析軟體寫程式的部門也都紛紛加入。既然如此,我怎麼可以缺席呢?再怎麼樣也只能勉為其難的答應。
Goseck 古堡
- Sep 08 Fri 2006 16:20
Lasagne mit Hackfleisch und Tomatensauce an Salat
今天的主角是「Lasagne」(又叫做 Lasagna,這個字比較常見),其實就很像是義大利千層麵。「Hackfleisch」指的是豬碎肉(mincemeat)。「Tomatensauce」不言可喻,就是義大利蕃茄醬汁囉,旁邊還附一小撮沙拉!
The Anatomy of My Lasagna
- Sep 08 Fri 2006 16:19
德東傳統食物:Baked potato with quark
- Sep 08 Fri 2006 16:17
Two Tasty Jogurts:Crisp and BiAC
圖:Crisp
跟著我室友去樓下的 Aldi (Aldi 真是窮人的好朋友呀,很多東西都比其他大超市便宜許多,雖然很多時候賣相不好看)晃了幾次之後,才算對德國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有了更深的認識。德國的奶製品種類非常的多,像是 jogurt、quark、牛奶、cheese 等,像在 institute 裡頭的同事們,不少人根本是以奶製品為生的,要是一天沒有quark、他那天的麵包或馬鈴薯就索然無味了。經由我室友的介紹後,我最喜歡 Aldi 裡頭的這兩款優格,其實價格也都便宜。差不多台幣12-15 元就可以買到好吃的優格了。冰在冰箱裡,炎炎夏日裡拿來消暑,單獨吃,或加上喜瑞爾等穀類麥片,都很好。我也曾經拿草莓優格加新鮮草莓打成草莓奶昔,或是將冰冰的水果削皮切塊沾優格來吃,也算是在沒有冷氣下的一大樂事了。
- Sep 08 Fri 2006 16:14
一道速成甜點

超市裡常常賣這種速成食品。你只要買好這種調味包,及相關的食材,就可以輕鬆地在家裡就煮好一桌好菜.......當然還包括餐後甜點。這也是在 Aldi 超市買的,畢竟是生活是每天都要過的,飯也是每天都要吃的,總不可能每天都奢侈到去買麵包店裡的蛋糕呀,因此要是能學會作這種簡易甜食,也能省下不少錢,但又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這一紙盒內有兩包,一包可做三碗(碗的大小如同我們一般吃飯的碗),這個成品吃起還比較像是慕斯,而且我們買的是檸檬(萊姆)口味,這個味道非常地清香濃郁,就好像是 lemonade 那樣的味道,害我不禁想起士林夜市奶茶媽媽的鮮美檸檬茶。除了這包之外,還有一樣必須要買的是無糖的原味優格,因為優格本身就有些微酸奶味,但是如果加了其他口味的優格恐怕就很恐怖吧!